海埂基地(中心)始建于1953年,海拔1888米。以其终年宜人的春天气候和独特的亚高原海拔,成为各级国家队冬训的必去之地,被誉为“游泳福地”、“冠军的摇篮” ”。
云南省游泳队运动员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埂体育训练基地(中心)训练。人民日报记者 易晓 摄
加强高原训练打造“冠军摇篮”
2024年巴黎奥运会刚刚结束,各国运动队的感谢信寄到了海埂基地(中)。信中,运动员们对海埂基地(中心)在奥运备战周期提供的训练支持和保障表示感谢。
2024年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女子200米蛙泳冠军、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女子200米蛙泳季军……21岁的云南游泳运动员朱雷菊获得了多项荣誉。在她追梦的路上,海埂基地(中)无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高原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体能。适应高原地区训练后,再去平原地区比赛,会明显感受到心肺功能的优势。此外,在高强度比赛中,运动员经历过高原训练,明显恢复得更快。”朱雷珏说道。
海埂基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埂基地(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硬件条件和保障能力也是行业标杆。这是海埂基地(中心)被众多专业运动队选择的重要原因。
“高原训练有利于体能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突破。为此,海埂基地(中心)对于帮助我国运动员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发挥着重要作用。”云南省体育局政策法规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调研组成员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埂体育训练基地(中心)足球场合影。徐军 摄
强化技术支撑,夯实培训保障
竞技体育的竞争是天赋与勤奋的较量,也是体育技术力量的较量。
“建设体育综合训练基地,离不开专业化、综合化的训练康复保障条件。近年来,我们推动‘医训管理’一体化升级,对所有场馆进行改造升级,努力实现科技化、康复化。”培训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援助。”培训。”海埂基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漫步海埂基地(中心),专业、科学的训练场地随处可见。竞技表现中心集测试、评估、康复于一体,打造数字化体能训练区、测试评估区和理疗康复区,提供数字化评估训练和康复保障;体能训练馆面积广阔,设有自由力量区和核心力量区。区、固定设备区等,可满足各种培训需求;理疗室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报告数据,结合超声波、短波、微波等治疗设备,为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会场内,不少外国记者来自科研界的人士纷纷跃跃欲试,尝试有氧运动、核心练习、伸展运动和热身运动等,体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训练模式。
肯尼亚《星报》内容总监保罗·伊拉多在参观海根基地(中)后称赞:“这里的设施非常先进,为运动员提供了优良的训练环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
推动群众体育、促进对外交流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竞技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延伸。在不影响专业运动队训练的情况下,海埂基地(中心)将向社会开放共享国家级优质体育场馆,帮助解决“去哪儿健身”的问题。
目前,海埂基地(中心)已开放足球、篮球、游泳、网球等场馆,并新增场馆引导、安排医护人员值班、优化智能停车系统等提升服务水平,更新智能场馆预约小程序,以及增强的预订。方便。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利用高水平的体育设施进行锻炼,还兼顾锻炼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海埂基地(中心)面向世界开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云南周边国家是重中之重。”国家政策法规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南省体育局表示,“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来到海埂基地(中心)训练,取得好成绩,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近年来,海根基地(中心)先后接待了美国、韩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家运动队进行训练,并与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开展体育交流和文化互鉴。 。
“太棒了”,正在训练的牙买加女足运动员亚历山德拉这样形容海根基地(中)。 “我选择在这里训练,因为这里有很棒的草坪和设施,而且非常可靠。在医疗队的帮助下,我的竞技能力得到了显着的提高。每个人都对我们非常友好,我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
绿茵场上巨龙腾跃,运动员的英姿映照着阳光……这是科研组当天离开海埂基地(中)时的场景。如今,海埂基地(中心)正以更加专业、开放的姿态,向建设世界一流高原运动训练基地的目标迈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xbijie.com/html/tiyuwenda/9209.html